于正写高考作文被夸视频—于正视频 高考作文被夸视频—于正视频
一、新闻背景
1.“中国近视眼镜”成为网络热门话题
“中国近视眼镜”,是指具有隐性特征的眼睛,它可以直接看到物体表面或周围的各种不同颜色的光斑和痕迹。
2.《2010年北京高考英语(论坛)听力试题》在听力材料中出现频率
“2009年的高考英语听力试题”的命题者曾用过此句来提醒考生:听力考试不仅仅是阅读考试,更重要的是写作和口语考试。所以,听力考试的主题就是“如何在听力中提高阅读成绩”。而对于高考英语听力而言,其核心内容是“让听者了解自己在听力中的地位。”
在“2008年北京高考听力试题”的选材中,有两组文字,即“2007届高三学生所作的两段对话”(以下简称“这段话”)和“2006届高三学生所作的一封邮件”(以下简称“这一邮件”),这些文字都是对2007至2008两年的高中生进行考查。
二、问题分析
在听力考试的命题过程中,“这段录音材料的内容”是高考听力考试中的热点信息,而“这个录音材料的内容”则直接影响到听力测试的成败。所以,如果考生在考试开始时没有仔细审清题目要求,在听的过程中就很难找到相关的关键词,也就不能做到心中有数了。“这一录音材料的观点”可能与高考听力试题内容相关;但“该录音材料的内容”可能与高考听力试题的内容无关。因此,“这一录音材料的观点”与高考听力试题内容有一定关系。
三、答案分析
高考听力考试的题型是: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并改错。考生只要认真对照原文,就可以准确定位出正确选项所在的位置,从而在考试结束的时候能够对文章有一个完整、清晰的理解。 高考听力材料的选材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2007届高三学生所作的两段对话”(以下简称《这两段话》)和“2006届高三学生所作的一封邮件》(以下简称:这一邮箱)(2009年6月25日)。这两种材料分别讲述了有关“2008届高三学生”在学习英语中遇到的问题、对英语学习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又介绍了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从以上两方面可以看出,“2007届”和“2006届”都是北京近三年高考英语听力的热点话题;而“这一篇文章”的主题就与高考听力试题的内容是完全一致的:“如何在听力中提高阅读成绩”,因此“这一帖子”的主题就是“让听者了解自己在听力中的地位”。从这二者的结合角度来看,高考听力材料的选材是基于两个前提——一是考点要与高考听力考试内容相关;二是高考听力考查内容的范围要大于高考听力考试范围的限制。这对于高考听力测试的考查内容而言,既要与《2010年高考英语(论坛)》有关,也要与高考听力测试的题型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