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养身 名言名句(道教养身) 道教养身,是修炼人生的真谛。道家以“善”为本色。“善”,指善待人;“德”、“才”都是人们对自己的评价和评定。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决定他一生中是否能做到,而道德则是人们所追求的境界。
——《易经》
有一种思想叫“天体论”。古语说:地势高,万物生长的地方就有神明。
——《庄子·生气与死亡》。
人不能无志,故不可以无志于事;但可以立志成业、报国之心。人之所以有所作为,就是由于其内心信念坚定,志向远大。(宋代王安石)
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我若要活得快乐,就必须在生活中学习。”(汉末魏征《出师表》)他认为学问只有靠勤奋去掌握,而没有勤练。因此,他从未放弃了学习。
——《老子的劝告》、《孟子•农政全书》。
人生道路坎坷曲折,但只要你持之以恒,坚持到底,那么你的生命就会变得丰富多彩!
[简析]道家的这段话是讲一个道理:做人的前提就是要有正确的世界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这是因为世界上的东西很多,而我们必须对它们有一个准确正确的认识,才能做到有知识,知法行礼,以便为社会做出贡献。所以我们要树立良好的世界观,这样才能为社会作出贡献;同时,还要树立积极进取的心态,只有这样才会使自己得到更多的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参考译文]
人生路上,不可能有任何一帆风顺的事;而只要坚持到底,不断努力学习,坚持到最后,那我们一定能够成功。 我们知道,古人对“天体论”的理解,是根据人们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的认识来确定的。但我们并不否认这项观点,因为“天体论”、“神明”“宇宙大爆炸”“天文数字”,都是人们的认识,而没有人能够直接回答它。因此,“天地之大也,不可无过”。(孟子《出师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该发生的事,这时,我们就需要借助于历史知识,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去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善于知法行礼者,能为道乎!”(宋·苏轼《登高》,一首诗)。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把做事情的目的归结到“心系天下”。但有些时候,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事物而不顾及长远的事情;我们必须从现在起,立足本职工作,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注意学习,学习就是要学会做人和处世的方法。(杜甫,《望岳》)
在生活中,也应当注意团结他人、与人为善。一个人要想做好事、做好事,就要不断学习他人所掌握的文化知识。
(《春风沉醉不知秋思》)在工作中,我们应当坚持原则,团结友爱,与同学互帮互助,以诚待人,以理服人。(明代谢昳《送元二使安西北道纪上》)我们应当积极进取,乐于学习,敢于创新,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