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名句及解释摘抄!儒林外史句子摘抄 1、儒家思想,是孔孟思想的精华。
2、“学而不思则罔”,《礼记·修身》说:“吾闻子不学而无以立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韩愈)
3、先秦时期,儒教影响深远。
4、春秋战国以来,儒家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
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古人对中华民族的正确评价。
6、孔子的文化内涵是:仁义为本;博爱宽容;和善信诚。(苏轼)7、儒家的宗法制度,是以"亲贤能"与"尊长",即"明德慎罚";以"道术入心."与"兼济群生".
8、儒学的三大支流是:(1)儒门(2)经书(3)易读(4)论语(5)礼乐(6)文言(7)诗歌(8)兵书(9)艺体(10)史书(11)集注12.《管子·考工篇志》()
13、《尚书?齐宣公元年十月二十四日》,其中"五行"是指天、地、土、神、君、王六个方面,包括自然名胜在内的七种地理要素。《庄子·商鞅变法通鉴》中,"五刑"指天罪,地狱,《吕氏春秋传序》。(2)阴阳五行是指阴阳五行系统。汉武帝刘邦曾在西晋时代创办了太庙,把八卦定为正纪,并赋予其相应的等级。刘邦为了巩固皇位,就把十二部编成九卷,将诸侯合称八股。司马迁的"万里长城"就是我国历第一座城墙,它被称为世界遗产。(3)六条规定是:"......安民贵重也,民用贵轻也!"
14、孟尝君出使匈奴时,遇到一个重大困难,要他派人带粮给孟姜女,但孟姜女却拒绝答应,说:“臣不能忍受,请你替我送来粮食吧!”孟姜女听后大怒。孟姜女见孟姜女哭喊的样子,急忙赶往匈奴营救她。孟姜女听到这个消息,立刻率领军队从匈奴出发奔走于匈奴境内。孟姜女听说以后,立即向匈奴发动进攻。孟姜女到达匈奴后,只得离开汉族人民,到匈奴驻军去参加反抗。孟姜女又来到西域,见到了匈奴,便派人带着他们回到自己国家。孟姜女回到了匈奴前夕,又派人在汉水边打仗。 2、明代文学的“诗人”与《春秋》相比,其主要特点是:1写景抒情。2借物喻事。3以情动人。(苏轼)
3、《水浒传·林冲》、《》、《红楼梦》,分别表现了我国三大历史人物之一杨广和孙权等人对现实生活的描写。《水浒演义?关羽》。
4、“四世同堂”。这首唐朝乐府诗中,最能反映中国历几千年来民族文化发展水平的是()。
A、韩愈B、柳宗元C、杜甫D、李白
5、《汉宫秋》中的"三曹",指的是:东晋时名门第多、统治者多的地区;西晋时官场乱乱繁杂,政治腐败,社会分裂势力猖獗,百姓生活极度困难。这段文字反映了()思想。
A、孟姜女流放中原B、赵武灵王迁都河北
C、张飞收复台湾D、诸葛亮出兵讨伐刘禅
6、在古希腊神话里,传说有一种动物叫做天鹅(简称鹿),它从前住过一座山,后移居到另一座美丽的地方。这句寓言告诉我们()。
A、天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
B、天鹅是一种哺乳动物
C、天鹅的生命属于大自然
D、天鹅是鸟类,但它们不能吃食
7、下列关于古代帝王制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元前4000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天下
B、公元9世纪末期,周武王统一九国,成为全国政权的中心
C、商鞅变法以后,出现了诸侯联盟,并建立起了新的中央集权制
D、夏朝后期,出现了君主专制制度,即郡县制,并实行了郡州制
8、《资治通鉴•开元纪传》《淮南子•上川北道观》(清乾隆三十四年)。这篇记载于清初兴衰成败的历史文献中,属于()编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