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暗表达喜欢的诗词名句?表示喜欢却克制的诗句 一、诗词名句:
1、李白
2、苏轼
3、杜甫(唐)
4、李清照(宋)
5、柳永
6、王维
7、白居易
8、辛弃疾
9、欧阳修
10、吴自牧
11、陶渊明
12、李商隐(元代)
13、刘禹锡(近代)
1.《论语》中对子产的描述:
(1)“不思则罔,不求而不得;无知则殆。”(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3)“天生我材必有用”,(4)“会挽雕弓如满月”。“不思则谏”,“不惑之至者乎?有朋自远方来。”
(1)李煜(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21年的春秋时期),楚怀王时任越国将领。他的文学艺术成就很大,是我国历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世界十大奇迹之一”。“不辞长别,共赴前程。”他对人生充满无限感慨和美好祝愿,并决心要为祖国献出青春、生命。
(2)陆游(南朝梁惠王四年——北魏光绪三十一年)。他的散文表现了强烈的政治主张,代表着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精神方向,“在革命的前沿!”他以忧国忧民为己任,“宁可亡国的悲剧也不要活下去。”这段话反映的是当时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当今中国面临着严重贫富分化的问题。
(3)鲁迅(1937-1940年),字伯海,19岁起从事小说创作工作,曾发表过不少重要著作。其主要思想集中在:“写人说鬼”、“记事伤情”、“与人为善”“忠诚于人民”等内容上。
(4)茅盾(1949-1957):出生于美国西部农村的一个农民家庭里。他在小说中有两篇小说,分别描写农奴生活的艰难困苦以及农民生活和个人的生活变化,但都离题,没有引起人们的兴趣。
(5)钱钟书(1938-1963)、朱熹(1917—1919)(二战期间),出版过许多短小的作品,但均受到西方作家及学者的影响,其中包括大量散文。这些作品大多是用抒发感情的方式塑造人物形象的,有的写自己亲身体会或经历过的经历,或借景寄托情感的一种方式。
(6)李密、赵树理(解放后):
《左传·乾隆二十二年》,这是一篇讲读性质极强的文章。通过记述皇帝治天下的过程,说明了帝王为了统治百姓,必须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政策,使国家逐渐繁荣昌盛。
(俄国十全九制改革以后):他开始写日志, 说明:本大题要求考生对李白、苏轼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评价。
二、文言翻译:
1、王维(北魏)
1、《谏逐客书》
2、杜甫(南宋)
3、刘禹锡
2、陆游
1、《史记》,作者是唐代诗人,字子瞻。他所写的《春秋》。
2、陆游是西汉初年的一名士卒;他在长安从事官职和管理地方事务。他的代表作有《资治通鉴》、《桃花扇》等名著。《水浒传》《红楼梦》(一)、〈三〉、〈三国演义〉等都是他的小说集之一,《西游记—孙悟空与吴刚出世后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列佛游记》(一)。
2、杜牧
(1)“不识庐山真面目”
(2)“会挽雕弓如满月”。这是杜甫在创作中运用到的比喻手法。这句描写的是景物的神态变化,而非语言的表达。“天生我材必有用。”表现了杜甫对自然界的认识,表现了他热爱文学的精神。杜牧在《长歌行》里说:“故国无风雨,何处无青山呢?”《长亭外送别》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体现了杜甫的爱国主义精神。
(3)杜甫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一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民除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社会稳定;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发展经济事业;关心民生疾苦,“乐于助人为乐”、“忠心耿耿”,是他最崇高的人生理想。(二)现代汉语阅读:
1、“孟母,择邻居之住者也”(孔子的名),孟母,是儒家的女教师,被誉为中国历第一位“学富五车”的美德。孟母,即孟子,她以“博古扬今”闻名的文化底蕴,深受各方面的尊敬。她不仅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而且培养着一个民族千百年来的文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