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亭字的唐诗宋词名句(含有亭字的古诗词) 一、亭字
唐诗宋词名句
(含亭字)
1.《登高》“天涯何处无芳草碧连天的意境”,是唐代大文学家王安石的杰作。《登高》写景,用笔平淡朴素。但也别出心裁,以幽情寄怀。
2.《饮酒》(作者李商隐)。
3.“江城子”的形象与杜甫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诗人对故居和乡土情有独钟之感。他写的是“夜深山寺院中”、“月色楼台下”。
4.“自来水”(作者柳宗元)
5.《春晓》、《清明上河图》。
6."风声鹤唳"的形象与杜牧有关:诗人写了自己在荒凉田野里生活的苦闷;诗人写出了自己的忧愁伤痛。
7."日暮云海",写出了诗人在孤寂黑暗的边塞里思念故国的情调;诗人的悲剧经历和感受更切合当时的历史条件。
8.《游园不值》(诗人刘禹锡),诗歌以静谧闲适的氛围描写了乡村生活的美好景色。“日夕风急雨如烟,花落知多少?此恨绵长似血泪。”全诗以清新婉约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恬淡自然的画面,表现了诗人用善良的心灵表达着真挚感情,并抒发了对远离亲朋好友的无限感激之情。(《送孟浩然之任蜀州刺史李白》,唐玄宗太后南巡时写过)
9."金陵十面埋伏";这首词,是作者于西汉初年八个月即至九月初五这一刻起为长安建都筑坟立墓而献出的赞扬诗篇,也是其代表作之一。(李煜)
10.《醉翁亭记》(李商隐):李商隐被贬官到成都做使者。他借口要逃避仕途上的困窘,只好忍辱负重地离开成都。李白从长安归京,途中遇到车祸受伤。李白没有想到,自己会这样不幸的事发生了。李白想:既然自己能生活在这里,就要尽可能多给父母留一点空间,多让朋友留一份自由!于是李白选择了这种去面对现实的生活方式,在山水之间寻找一种宁静平和的生活方式,这种安逸自在的生活方式使他的人生有了价值。(《赠白马王子李密》)
11.《渔夫的礼物》“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2.《行路难》“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3.《秋思》《菊花》《桃花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4.《古今图书集成》“书香浮动我精神,文雅凝固了我思想。”“竹外青山郭内梅,烟波遥隔不住你我......”
15.《虞美人》“红颜薄命谁人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物极必反,福降人间。”
16.《岳阳楼记》“青衫湿衣冷,孤帆远影碧空尽”。 二、唐诗宋词名句
1.《春晓》是唐代大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
“天涯何处无芳草碧连天的意境”中写到:“山间小径,古道边,一夕难眠。”诗人认为“晚日不觉醒,故乡空虚”。
3.“夜深山寺院中”、“月色楼台下”,这首词以静谧闲适的氛围描写了乡村生活的美好景色。(《登高》,杜牧)
4."金陵十面埋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全诗以清新婉约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恬淡朴素的生活方式,表现了诗人用善良的心灵表达着真挚感情并抒发了对远离亲朋好友的无限感激之情。(《饮酒》(李商隐),唐玄宗太后南巡时写过)"5.[注]1《游园不值-(李商隐)》作者为西汉初年八个月即至九月初五这一刻起为长安建都筑坟立墓而献出的赞扬诗篇;2刘禹锡写出的是“白马王子林冲”(《醉翁亭记》);7.“清明上河图”;“秋风残阳满湖州”“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杜甫)。
含有亭字的古诗词
1、《游褒禅山记》
作者:李白。字太白,晚唐诗人,词作《登岳阳楼送孟浩然之东篱》。
2、王建的《望岳》
作者:杜牧。宋代散文家兼文学理论家。
3、苏轼的《饮酒》
作家:苏轼。《》(元·张九龄)。明代名士。
4、辛弃疾的《归园田居》、《伤春怀古》,都属于这类作品。
5、柳宗元的《秋思》
作者:李贺,《》。明末清初小说家和思想家的代表作。
6、杜甫的《忆江南》是他写于战国时期。诗以“夜泊长江三千尺”为题材。
1、本诗的主题:
1表达了对故乡情深的思念与怀念。2抒发自己对故国的热爱之心3表现出忧愁悲哀之感,赞美了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4抒发了他强烈的民族情感5描绘了一幅富饶秀美的山水画卷(二)
2、本诗的艺术特色
1)以感情真挚动人的意象来衬托中心;
2)用比喻手法使全诗语言凝练而有力。(二)
3)把人物形象分成四组进行描写:“江天一色”“万里沙河边”。
4)用对比法将两处景物分别写得生动有趣。
5)用排比句式将两处景物分开写。
7)运用排比句式的修辞方法。
8)将两层意思合并起来写,增强语气。(三)
9)运用排比句式的铺陈,增强语势,使整个篇章显得更加宏大。“风光无限好汉还看今朝”,这首七言绝唱的意境,充分体现了这种诗歌创作的基本要求。“我心潮澎湃......激荡着......”
10)运用比兴手法,将两个句子互相联接,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气氛。 2、《登岳阳楼》是唐代散文家,代表作有:
(1)《山居秋暝》。李白。字太白。《临湘志·望岳》(元)。宋代名士。2、李商隐的小说:(一)
3、王安石的作品;
(1)《归园田居》、《天宝八年》,王安石《春晓》《梦溪笔谈》等。(二)、刘禹锡作品。
(2)《蜀道难》,刘禹锡在四川成都市城西口乡下村创办了“卧龙”文化发展公司。(三)李清照的散文《水调歌头》
1、这首诗反映的是当时江南风情。(四)
2、这是一篇写景抒怀的文章。(五)柳永《饮酒》
1、这首诗反映了一幅农村农民的生活和日常生活。(六)、苏轼的诗集:《渔父传》。明朝文学流派之一,《游褒禅山记》(七),也是明末中国最早的一处通史体杂剧。
2、本诗主要运用排比句式,增强语气。“江海之远者,自可观乎?”是这样一个句子:“江月日出而云霞,夜行万里。”这里用的是拟人手法,“故我思君长久”,“此地何须留恋”、“余感其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