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清华大学2017级新生首批录取通知书开始寄送,同时寄出的还有校长邱勇的赠书——《艺术的故事》。
首批收到录取通知书和校长赠书的是西藏自治区的14名学生。淡紫色的信封上印着“清华,是你一生的骄傲”,载着校长致新生的信、录取通知书以及新生入学须知、资助政策介绍、银行卡等完备的入学材料,从清华园飞向他们身边。
校长寄语新生“在艺术中获得人生乐趣”
今年是邱勇校长第三次向新生赠书,不同于往年的《平凡的世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勇担责任、《瓦尔登湖》勉励学生感受内心宁静的巨大力量,今年,这份特殊的礼物改走“艺术范儿”。
《艺术的故事》是关于西方艺术史的经典之作,自1950年出版以来影响了一大批爱好艺术的普通读者和专业人士。作者以朴素的语言重新讲述西方艺术的发展史,带领读者在历史中品味艺术,在艺术中回望历史,游弋于伟大艺术作品的海洋,令人常读常新。
“希望你们通过读这本书懂得欣赏艺术之美,并在生活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邱勇在致新生的信中如是说。他还寄语新生:希望你们能在书香校园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成为喜欢读书的清华人;希望你们在报到前能认真读完这本书,并在入校后与老师和同学分享读书心得。我也期待在学校与你们进行直接交流。”
首批清华录取通知书寄往西藏
目前,清华大学2017年在西藏自治区的录取工作已结束,首批录取通知书将寄出。清华大学今年计划在西藏招生6人,实际录取14人(不含西藏内地班学生),扩招133%,创造了清华在西藏高考录取人数的历史之最。
仁增曲桑的家乡在雅鲁藏布江上游的昂仁县。昂仁县虽然地处偏僻,发展相对滞后,但走出了很多优秀学子。曲桑的两个哥哥先后考入北京继续学业,他也将进入清华大学土木类专业学习。他说:“我近期的计划和目标里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写一本‘书’。在这本‘书’里有高中生活的过往点滴,及想要留给学弟学妹的一些学习心得。我希望来到清华以后,画更大的世界,画更多彩的生活,成为一个‘有点不一样的工科生’。”
通过自主招生被录取到人文与社会类专业就读的拉萨姑娘次旦央吉,在今年1月参加了清华大学举办的冬令营。她说:“清华的人文理念和多元的氛围深深地吸引着我,从此我就在心中暗自下定决心要成为清华的一份子。”次旦央吉很早就坚定了学习新闻的信念,希望大家能通过她的笔和镜头认识一个崭新的西藏,认识一个藏家新闻视角之下的家乡,并以此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回报家乡。
资助政策免除新生入学后顾之忧
“我希望以后可以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藏区农牧民家庭的孩子实现梦想。”今年被录取到人文与社会类专业的德吉旺杰说。德吉旺杰来自西藏那曲地区比如县扎拉乡扎拉村,父母都是收入微薄的农牧民,家里还有4个弟弟妹妹,经济上的困难一直是他求学路上的最大障碍。
为了免除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后顾之忧,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里准备了详尽的国家资助政策介绍和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等。若学生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可申请来清华报到的交通费用。学校核准情况后,会在报到前将交通费及入学后最初两个月的基本生活费打入到学生的银行卡中。
清华大学家庭经济困难本科学生资助体系已建立11年,形成了以助学金和勤工助学为主体的“助、勤、奖、贷、补”的资助格局,全面覆盖学生在校期间的各个发展阶段。录取通知书发放后,清华大学还将组织对困难学生的家访工作,为困难学生提供切实帮助。入学报到当天,有需要的新生还可申请“绿色通道”临时贷款,领取包括自行车、教材费、生活费、购物卡在内的入学爱心大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