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英语北京卷解析

北京高考2025-09-16 09:44:49互联网早读啦

2017年高考英语北京卷命制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体现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促进考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

一、科学设计试题,考查综合能力

试卷根据高中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学业发展的需求,全面考查《课程标准》要求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能力的考查建立在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体考查上。对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考查融入听、读、写考查中。对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考查渗透在对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考查中。注重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二、思想性与教育性并重

试题坚持积极向上、正面引导的选材方向,确保材料本身有助于考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荣辱观。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现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考生完成试题的过程就是一次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的过程。

例如,完形填空篇章中主人公富有爱心,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充分体现了文明、平等、和谐和友爱,鼓励考生利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服务他人,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很好的作用。阅读理解A篇则充分体现了互助、和谐与友爱、责任担当,引导考生注重个人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培养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增强。写作第一节要求考生对中国文化符号有一定的认识。长江、泰山是具有中华文化的代表性符号,深远的文化意义和旅游价值。认识中国是从感受中国文化符号开始的,试题能展现考生对祖国的情感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三、知识性与实用性并举

试题材料的选取兼顾知识性与实用性,所选材料语言地道真实,包含多种文体和文化知识,涉及的内容为考生所熟悉,语言和语境真实,符合用英语进行国际交流的实际需要,体现在真实环境下语言的使用。

例如,听力话题涉及天气、业余生活、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公共交通等多个方面,不仅充分体现了知识性,且均为生活中真实的实用语言。阅读材料涉及多种文体,有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和议论文。

四、提供展示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空间

写作任务既与考生生活紧密相关,又给考生提供足够的开放空间,有利于考生展示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

例如,写作第一节设置的情境以给外国朋友推荐旅游线路为基础,介绍祖国的大好河山。试题的设计给考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发散空间,鼓励考生认真思考,科学选择并组织内容,给不同思维水平的考生提供了展示能力的机会,不同语言能力的考生皆能充分展示语言水平。

五、对中学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试卷命制注重语篇的整体性、语言的真实性,符合高中生认知水平,考查考生听、读、写三方面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体现英语怎么用,就怎么考,倡导英语怎么用,就怎么学,给教学以明确的语言学习和语言实践要互相促进的导向。

例如,阅读理解B篇为应用文中的一种———广告,命题从阅读广告的真实需求出发,着重考查杂志的独特性、杂志特征、杂志价格和订阅优惠等信息。听力第9段材料为真实的新闻报道,考查了报道者的身份、报道的内容,引导考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语言。

试题引导考生独立思考,摆脱单一方法、唯一答案的思维模式,鼓励考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语言运用能力,展现丰富多彩的思维活动,倡导在语言教学中融入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又如,阅读理解部分考查考生理解不同文体语篇的能力,覆盖《考试说明》要求的主要阅读能力。试题注重考查对语篇的整体理解与把握,重视语篇文体特征,从真实阅读体验的角度设题,突显语言学习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鼓励考生加大阅读量,注重阅读不同文体,最大限度地调动语言运用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和语言素养。

专家点评

听力理解:真实语境考查语言运用能力

1.选材以立德树人为本,注重思想性、教育性和知识性的统一

听力理解部分的选材不仅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而且涉及社会生活常识和科学知识,帮助考生了解社会,懂得基本的社交常识,体现全面育人的要求。完成听力试题的过程就是一次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熟悉社会、增强生活技能的过程。

2.话题贴近考生生活,语境真实,语言地道

听力理解部分的材料全部来自日常生活,语境真实,涉及话题丰富。所涉及的话题包括与朋友约定看电影、课外社团、谈论天气、尝试剪纸、图书馆借书、出租车预定、处理坏掉的手机、老朋友相见、新闻报道和预约取件等多个方面。

3.试题注重基础,考查关键能力

听力试题考点分布合理,题干设问清楚。听力材料的难度水平呈阶梯分布,有助于考生以平稳的心态进入考试状态。听力理解试题全面考查听力理解能力。在对获取事实性信息能力考查的同时,考查考生理解归纳话语的主旨要义、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以及根据所获取信息进行简单推断的能力。这给不同层次考生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展示平台。

4.突出考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第十段材料的情境为真实的电话预约取件,考生需要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且记录信息,不仅要运用听的技能,还要记录表格中的核心词汇,考查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单项填空:贴近生活 考查基础

1.考查全面,重点突出

试题题干语境真实丰富,考点全面,涵盖了课程标准要求的主要语法知识,重点仍是考生必备的语言知识积累,如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和从句等。

2.注重基础,面向全体

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的考查,不偏不怪,难度适中,注重理解,引导考生合理运用语言知识。试题设置面向全体考生,体现对考生多年学习积累的关注。

3.紧跟时代,贴近生活

试题的语境符合时代的特点,语言地道真实,使考生有代入感,符合高中生认知水平。例如第27题的语境为航空公司允许乘客自己打印登机牌,时代感强。第28题的语境告诉考生遇到困难时的解决方案,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第25题和第30题主题是自然,考生对这一主题不陌生。

完形填空:正面引导考生 注重语言应用

1.正面引导考生,培养文化品格

完形填空篇章中主人公富有爱心,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他人提供帮助,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平等、和谐和友爱,鼓励考生利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服务他人,充分发挥了考试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促进和导向作用。

2.注重语言运用,培养逻辑思维

全文逻辑清晰,线索明了,信息完整,注重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题目考查了动词、名词、形容词,连词,介词等,其中以实词为主,动词和名词是重中之重,占总题数一半以上。文段主线清晰(发现社会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有助于考生整体理解文本。

阅读理解:强化育人导向 全面考查阅读技能

1.题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强化育人导向

阅读语篇选材在满足试题命制需要的基础上,注重考生道德品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使考生从作品的意蕴美中获得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启示。如第一节A篇讲述了垒球队员Taylor利用CPR(心肺复苏术)对队友进行紧急施救的故事。充分体现了互助与友爱、责任担当,引导考生注重个人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培养,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2.体裁多样,注重对考生文体特征的理解和考查

第一节A篇是记叙文,主要围绕故事情节、文章脉络和情感走向。B篇是应用文———广告,文本通过排版的设计突显广告语篇的独有文体特征。C篇和第二节为说明文,题目设置围绕事实细节和篇章整体,考查考生对文本中所说明的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清晰理解。D篇是议论文,主要针对AI(人工智能)安全性的观点、例证、论证过程和结论的认知以及内在联系的考查,强调思辨能力。

3.阅读技能的考查全面,兼顾基础性和选拔性

阅读理解试题以促进教育公平为价值取向,实现基础性与选拔性的统一。把公平公正作为试题命制的基本原则,体现基础性与选拔性的结合。试题既覆盖了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无偏题、怪题,又给语言能力较强的考生留有发挥空间。

阅读理解的考查也对英语课堂教学传递积极的导向,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强化阅读基本技能的训练,也将阅读作为涵养考生的人文素养、培育考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书面表达:贴近现实考查应用 文化引导树立自信

1.贴近现实生活,注重语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

第一节的建议信是考生较熟悉的写作体裁,要求考生为英国朋友选择路线并给出理由,贴近现实生活。因此,题目设计确保考生能自信自如地完成试题任务,有利于考生发挥真实的语言水平。

第二节围绕考生的校园生活,记录毕业前夕拍摄主题纪念视频的活动,情景画面亲切感人,不仅从用的角度考查考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还激发了考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和感恩母校的家国情怀。

2.试题注重基础考查,提供思维空间

第一部分的应用文题目规定了写作任务包含的范围,为英国朋友Jim推荐两条旅行线路中的任意一条。但写作的具体内容并未一一罗列,需要考生展开积极、合理、有逻辑的想象,为考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发散空间及展示能力的机会。第二部分的情景作文除了需要具备较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表达能力之外,也需要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展开想象,提供丰富合理的细节内容。充分体现了试题的开放性和选择性。

3.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引导树立民族自信

英语学科在引导考生树立民族自信、培养家国情怀,传承并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书面表达部分整体考查考生全球背景下表现出的文化意识和价值取向,放眼世界的同时,增强考生爱国情怀。认识中国是从感受中国文化符号开始的,试题能展现考生对祖国的情感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通过完成书面表达任务,即向Jim介绍祖国大好河山的过程中,帮助考生深刻体会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示对祖国的情感和认同。

徐雨玲 西城教育研修学院教研员

窦 飒 朝阳教研中心教研员

李大雁 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教研员

金 娜 杨镇一中教师

张艳萍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周口店中学教师

陈新忠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